疫情影響下的雲端備份

21-07-26 論壇

受到疫情影響,企業遠端工作的需求在今年大增,這也推動企業更加積極進行雲端部署,將關鍵服務如檔案管理、資料備份、協作皆升級成雲端服務的架構。其中,公有雲因為便利性,成為企業在部署雲端解決方案時的直覺選擇。

 

根據研調機構Gartner日前一份分析報告,2020年全球公有雲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579億美元,較去年成長6.3 %,至2022年時,市場規模更將達到3,641億美元。

企業將服務放在公有雲上,確實能享有便利使用、按需付費、安全存放資料等優勢,不過公有雲卻無法百分之百確保資料的可用性,當服務發生異常時,就可能導致企業服務中斷、無法存取資料的狀況。
例如8月中Google旗下包括Google Drive、Gmail等多項服務就無預警停機,導致全球許多用戶面臨無法存取雲端資料的困境。在這段期間,透過信件作為溝通管道的企業用戶,可能就在此期間承受難以估計的營收損失。


 

檢視備份策略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不變的道理,上雲雖有好處,也別忽視潛在的風險,建議對於資料應用更加嚴謹的企業用戶,在投入雲端投資之前,需重新回頭審視自家的資料備份策略是否符合以下原則。

 

一、雲端服務的備份很重要:許多企業在部署備份方案時,僅備份 PC、虛擬機等裝置端資料,卻往往會忽略備份公有雲資料,以至於暴露在服務中斷的風險下。
此外,由於目前雲端服務若碰到人為誤刪或是惡意刪除狀況,往往有版本和復原日期的限制,成為企業掌握資料的漏洞。
建議企業應定時確認備份方案是否支援企業正在使用的公有雲服務與版本,也需要注意備份方案是否涵蓋所有服務資料,以免遺漏備份。

 

二、謹記備份321原則:企業隨時執行檔案備份,是保護公司資產的積極作為,建議企業在部署備份方案時,仍應採取「321原則」,也就是重要檔案必須保有三份備份,以兩種不同形式進行檔案存放,以及一份異地備份。
因此,即便完整的備份公有雲資料,也還是建議要將最重要的一份資料留在本地端,透過如網路儲存伺服器(NAS)等裝置將資料做妥善的儲存管理,這樣即使是公有雲服務異常,或是資料遭到誤刪或遺失時,都能透過本地端的保護機制迅速的回復資料,保障企業資料安全無虞並確實掌握資料主權。

 

ActiveImage Protector的備份後複製功能,您可輕鬆簡單的通過網路傳送資料。不僅可將雲端資料傳送至地端NAS或FTP,還可將備份資料轉存至DropBox、Amazon S3、Google Drive、Azure Storage、OneDrive等其他雲端存儲位置。即使發生大規模災難或事故,備份資料本身也不會丟失。